400-1871-886 0631-5161886

产品中心

  • 产品名称: 72年王树声之子瘫痪王鲁光:都是我自己哭我父母见面都是笑
  • 添加时间: 2025-08-08
产品详情

  在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,建议您点击关注,这样您就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文章推送,免费获取关于党史热点、领导人物过往等相关内容。

  1946年,王鲁光诞生了,他是日后著名的开国大将王树声的长子。然而,父亲并不在王鲁光出生的那一刻,母亲为他取名“晓阳”,寓意着“晨曦中的阳光”。直到王鲁光八个月大时,才首次见到父亲,这时他改名为“鲁光”,因为他出生在山东,而“鲁光”也象征着山东即将解放,预示着光明的到来。

  王树声从小便投身革命,参与了多支军队的创建,战火锻造了他坚毅果敢的性格,同时也让他性格直率、暴躁。王鲁光的出生时,王树声已经四十岁,父亲对他寄予了极高的期望,要求非常严苛,几乎不近人情。新中国成立后,王树声和妻子都有繁忙的工作,于是组织安排了一位家庭服务员,帮助打扫卫生和做饭。不过,这位阿姨的职责仅限于照顾夫妻二人,孩子们的生活并没有受到额外的照顾。

  有一次,王鲁光请求阿姨帮他洗衣服,王树声回家后得知此事,愤怒至极,狠狠拍了桌子,差点将桌子掀翻。他严厉地训斥儿子:“我们的革命是为了追求平等,她们是组织安排来照顾我们的,为什么你们要享受这些待遇呢?”尽管王树声严厉,但王鲁光对父亲的崇敬之情丝毫未受影响。

  王鲁光回忆道,父亲有时会在空闲时与他们分享一些战争往事,经常提醒他们自己是战争的幸存者。他曾亲眼目睹一颗子弹穿透跟随多年的警卫员的头颅,紧接着又击中自己的身体。父亲的果断和英勇深深激励着王鲁光,尤其是每当他看到父亲穿上军装,都会被那种英气所吸引,尤其是父亲百发百中的射击技巧,更令他无比崇拜。

  有一次,父亲带着王鲁光去北戴河居住,王树声将一个烟盒放在远处的坟堆上,随后后退了很远的距离,然后开枪射击。枪声响起,烟盒应声而落。王鲁光惊讶万分,因为父亲的战友自信满满地表示:“你爸爸一定能打中烟盒。”父亲对武器装备充满兴趣,尤其在战争年代,由于部队缺乏兵工厂,只有缴获敌人的武器装备。解放后,条件逐步改善,他希望自己的子孙能从事武器装备的研发。王鲁光继承了父亲的愿望,选择了机械系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。

  为了考上理想的学校,王鲁光拼尽全力学习,最终考入了清华大学机械系,主修光学仪器。当时的工作规划方向五花八门,金融、外贸、农业等都有很大吸引力,但王鲁光依然坚定地选择了装备研发,立志要制造属于自身个人的飞机大炮,力求与美国和苏联平起平坐。这一切都深受父亲影响,然而命运弄人,这个梦想被一次意外打破。年仅29岁的王鲁光,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站立的能力,永远无法恢复。

  事故发生的那天恰逢毛主席生日,王鲁光按惯例前往单位做大扫除。他比平时早到了,天气严寒,还特意戴上了手套。王鲁光至今还记得那天的浓雾,能见度极低,正因如此,他发生了那次意外。在离开单位时,他摘下手套准备给警卫看门证,不料手套掉落。他停下车去捡,却没料到一辆无轨电车因为大雾和冰雪的阻碍,未能及时有效地发现他,最终撞上了他,将他压倒在路旁。事故发生后,王鲁光胸骨和脊椎骨折,剧烈的疼痛让他失去知觉。模糊中,他听见有人喊着要将他拖出来。

  医院中,王鲁光得知自己瘫痪的消息,那一刻他感到前途黯淡,深深觉得人生已结束。记忆中,他痛不欲生,甚至考虑结束生命。他当时只有29岁,且离结婚仅剩四天,他主动提出解除婚约,觉得自身无法再过上正常的生活。晚年的王鲁光回忆起家里的气氛,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虽然自己情绪低落、痛苦不堪,但父母却始终保持镇定,甚至有时还在笑。他明白,父母的内心必定也充满了悲痛,但他们更懂得如何以坚强的姿态面对现实。王树声从未直接告诫儿子要坚强,每次探视时,他总是转移话题,分散儿子的注意力。而王鲁光作为儿子,也尽力在父母面前表现得坚强,尽管每次独处时,他难以忍住泪水。

  1973年,王鲁光接到了另一个噩耗——父亲因食道癌晚期去世。王鲁光匆忙赶到医院,见到虚弱的父亲。因化疗,王树声头发已经掉光,身体虚弱到几乎没办法呼吸。父亲在弥留之际对孩子们说出了最后的遗言:“党培养了你们这么多年,你们要做事,做你们力所能及的事,要有所作为。”这番话深深触动了王鲁光,激励他重新振作,去寻找人生的新目标。

  也许正是父亲的遗言让他找回了信心,王鲁光的生活开始发生了变化。他的重生与改变也始于一段特殊的友情。在医院,王鲁光与建立了深厚的友谊,两人相互陪伴,彼此安慰。1983年,出国到加拿大,回国后联系了王鲁光,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——残疾人事业。听到这一话题后,王鲁光内心的热情再度被激发,他主动提出设立康复中心和残疾人基金会的计划,并且立刻开始行动。

  他与伙伴们齐心协力,经过不懈努力,成立了基金会,旨在改善中国残疾人事业的状况。当时的中国残疾人事业起步迟缓,尤其在农村,残疾人几乎得不到任何帮助。面对外界的不理解和质疑,王鲁光与团队始终没放弃。在他们的努力下,政府和社会逐渐重视残疾人事业,许多相关工作也稳步开展。

  王鲁光是一位杰出的军人之后,成绩卓越,品德高尚。若不是那场突如其来的事故,他本可以继承父亲的辉煌成就,成为一位伟大的英雄。然而,命运却让他面对了巨大的挑战。失去了健康的他曾一度陷入绝望,但他没有屈服,而是坚强地活了下来。为了不拖累别人,他主动放弃婚约,直到多年后,他才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点击次数:1   来源:小九直播网页版    更新时间:2025-08-08 09:13:33   【打印此页】   【关闭